字:
关灯 护眼
首页 > 都市 > 大清搬运工 >第228章 围困俄军

第228章 围困俄军

作者:赵破奴字数:1921更新:2024-05-09 11:19

说回东北,沙俄军队一日连克齐齐哈尔、白城、松原、哈尔滨四城。东北清军由于还在进行新军化改造,裁撤大量抽大烟的双枪兵,导致实力受损,沙俄趁虚而入。

依克唐阿气得亲手斩了两名不战而逃的将军,更是要亲自出战。韩林此时来电报,告知靖远侯稍安勿躁,只要固守长春,待援军断了俄军后路,东北再无忧矣。

依克唐阿询问,鸭绿江防线日军已在全力进攻丹东、通化,臣只恐腹背受敌,有失重托。

韩林回电,立刻在长春修建机场,王进的联络人员有经验,北京将用飞机运送武器弹药至长春。大连的山东援军将在丹东迎战日军,从而沿鸭绿江切断日军后路。长春万不能失!

依克唐阿领命,回电:城在人在,城亡人亡。韩林赶赴大兴机场,要求运20机组日夜不停的运送弹药。仓库里搬运出射程在20公里的中程火箭炮,专门对付集群冲锋的俄军、日军,你们不是喜欢玩决死冲锋吗,来!

战事进展异常迅速,沙俄的进攻速度甚至都有些超出了韩林的想象。原来,沙俄在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战争中惨胜收场,损失了十几万精锐部队,痛定思痛,收集到信息都是与东方的韩林有关。

沙俄开始发力建设工业,数年之后,终于量产了自行车,各蒸汽汽车。西伯利亚铁路也动工修筑。此次纠集的五万俄军就装备了大量自行车和汽车。

原本还在考虑找什么理由介入进来,日本人开始到处串联,正好与日军合作,彻底将大片的东北领土给占领了。

目前俄军主力三万余人正逼近长春,情报显示,城内清军只有一万余人,搞好了,一天就攻下来。

边境线的仓库不断运出大炮、机枪等重武器,很快长春外围便准备就绪。俄军统帅谢米诺夫眼见前锋部队集结完毕,正要命令炮兵开炮,突然远处的天空划过几十道炮弹尾焰,正中部队集结区域。

刹那间血肉横飞,活着的再也顾不着什么军令如山,东奔西走地到处躲避。火箭炮一发接一发地射来,不到十分钟,阵地已经成为一片焦土,谢米诺夫还在发愣之时,依克唐阿命令火箭炮调整角度,对着后方密林齐射。

谢米诺夫大喊一声:“坏了,炮兵赶紧跑!”可声音哪里有炮弹快,炮兵阵地的大炮立刻就被炸得散架,直接命中后轮子都飞到了天上。

依克唐阿命令换燃烧弹。密林太过遮挡视线,极易藏伏兵,必须给他烧光了。随后命令两千清兵出城扫荡,五百炮兵在后拉着107火箭炮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。

可怜的沙俄前锋部队,都是些骁勇的哥萨克骑兵和蒙古精锐组成,特意装备了精良的栓动步枪。不到十几分钟就被干没了?谢米诺夫带着大部队也来不及收容溃兵伤兵,赶紧后撤至松原休整。

太可怕了,原本以为驻防清军的火炮根本不如自己新式重炮射程远。哪里知道,清军一直藏着掖着,就是为了给自己下套!坏了,下套肯定就是连环套,不会断了自己的补给线吧,赶紧派人联系各城,询问情况。

只有齐齐哈尔的俄军发现一些清军在钻树林,不过规模应该不大,不然不会放着大路不走。谢米诺夫这才放下心来,叮嘱各城严密防范。边境上的仓库,那里守着一个师,清军自然不敢去攻击。自己是要好好想想怎么打长春了。

长春出击的清军从未打过如此轻松的仗,看着满地的残缺尸首,当场就整吐了几个。从土堆里拽出几个抱着头的俘虏,然后被清军五花大绑到长春城里。

待大火一停,清军上山盘点,此战炸毁重炮二十门,汽车三十辆,缴获步枪三千支,手枪两百支,自行车两百辆。

眼见天色将晚,依克唐阿命令还在剥死尸衣服的清军全部撤回城中,边军的艰苦使得养成了打仗必须物尽其用的习惯。别说敌人,就是自己人死了,最多留一套单衣埋葬。

俄军的大衣、衬衣、帽子、皮靴、战刀可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儿。过惯了苦日子的清军自然是舍不得,依克唐阿派出亲兵督战队,再不听令,格杀勿论!方才全部收回城中。

入夜后,第二集团军的李想和刘勇,先前在戒台寺剿匪事件中立过大功的两位营长,此时已升为团长。被师长安排连夜攻击嫩江的俄军中转站。

这两个着名的居庸关山地团,个个都是精锐,在居庸关练的都是飞檐走壁、斩首掏心的活儿。趁着夜色,突击队避开防守森严的大门,掏出无人侦察机确定好中转站指挥部的位置。待巡逻队一走,就开始对仓库院墙进行爆破。

墙根埋下几个炸药包,拉响后墙体倒塌,漏出一个大洞。大队人马蜂拥而入,直接向指挥部奔来。俄军听到动静,慌忙拉响警报,向爆炸声处奔来。

此次急行军,部队并未携带重炮,只有迫击炮、火箭筒等轻武器。但对付慌乱中的俄军还是小菜一碟。突击队冲进指挥部,就开始扫射,不留活口。中转站的留守部队不过一千余人,哪里是带着夜视镜的突击队的对手。况且群龙无首、敌情不明,来不及多想便撤向齐齐哈尔。

埋伏在路边的师长见状,狠狠地打了一个伏击。到了天亮,突击队已基本歼灭残存俄军。师长命人在嫩江建设简易机场,呼叫北京机场,运送重武器。到了中午,原本飞长春的几架飞机被命令飞往嫩江。

韩林的

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Copyright © 2019-2022